百人表彰

李桂莲

李桂莲,女,汉族,1942年11月出生,中共党员,二级研究员。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,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,贵州省省管专家、贵州省核心专家。

年近77岁的李桂莲是著名的蔬菜专家,主要从事蔬菜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。五十六年的辛勤耕耘,她创建了具有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的蔬菜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,带领团队累计示范推广各类错季蔬菜8500多万亩,总产量突破2.5亿吨,总产值达6000多亿元。对缓解蔬菜淡季供需矛盾,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重大贡献,被老百姓誉为红水河畔的“女财神”、脱贫致富的引路人。

1964年,她从贵州农学院(今贵大农学院)毕业,分到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所(省农科学院前身)工作。1976年底,她被派往新建的六枝工业特区,开始涉足蔬菜示范与推广工作,拉开了与蔬菜产业结缘的序幕。1977年贵阳市甚至全省均蔬菜匮乏,贵州省委、贵阳市委决定改变全省蔬菜生产落后的状况。1979年9月,30多出头的李桂莲,带着她已选育3代的“希望一号”番茄种子来到罗甸,一干便是5年多,把一批参与蔬菜研究推广的省、州(市)、县级科技人员,培养成省管、州(市)管专家以及技术骨干。1987年7月,她作为全国14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之一,获邀到北戴河休假,受到邓小平等党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1989年主持国家科委、省科委以及安顺、黔南科委下达的“罗甸、关岭、镇宁三县秋冬果菜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”项目,缓解了贵州省夏季蔬菜结束之后,秋冬果菜供应不足的状况。1990年,她领头主持的《果菜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》项目,获得“七五”全国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,大大提高早果菜的产值和市场竞争力,实现贵州早果菜栽培技术的历史性跨越。2002年,她参与由省农业农村厅(原省农委)、省农科院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大型调研,2003年,省农委正式下发《关于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意见》,从全省的高度首次规划全省蔬菜产业发展,提出城市保供蔬菜基地,南亚热带冬春错季果菜、夏秋错季喜凉蔬菜等区域布局。2002年,她带领团队深入毕节的威宁等地,开始研究、示范、推广我省夏秋错季喜凉蔬菜(大白菜、萝卜等)。全省夏秋错季喜凉蔬菜年面积已达600多万亩,其中威宁县已增加到约90万亩(含复种),萝卜等冷凉蔬菜省内外闻名。2011年底,省委、省政府召开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大会,从全省层面部署蔬菜产业工作,12月,省政府出台《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》。她带领团队承担“贵州省蔬菜科特派‘万元田’科技示范工程”、“科技特派员蔬菜‘321’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”、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“贵州高原生态蔬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”等,在罗甸、三都、清镇、绥阳、大方、纳雍6个代表县(市)试点,开展蔬菜高效种植试验、示范和推广,团队先后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,发布4个省级标准。

退休后,她仍然心系贵州脱贫攻坚,由她主持的《贵州蔬菜产业科技扶贫“321”示范工程》作为核心内容写入贵州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(2017—2019)》当中,农委、省财政厅连续3年给予资金支持。她倾注大量心血,带领团队帮助全省60多个县(市、区)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,开展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,帮助建立示范性预冷保鲜库和产地批发市场,指导做好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蔬菜产品认证,引导成立蔬菜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,为实现蔬菜产业增质增效、农民脱贫致富做出重要贡献。

  •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公众号:zglkx20151020